作者:总局法律合规部(审计部监督追责部)副部长李雪莲 自总局“守纪讲党性、清廉树正气”主题纪律规矩教育月活动开展以来,内部审计作为经济监督部门,是总局大监督体系的重要成员,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及党章、党规、党纪等知识,结合工作实际,就“遵规守纪、诚明守信、清廉守正”廉洁理念,分享以下学...
春雨潇潇,杨柳依依,青山穆穆。 仲春时节,云雾笼罩中的杭州城,呈现出别样的宋韵之美,荡漾着历代先贤的忠义之风和浩然之气。 西子湖畔,北山葛岭路5号静逸别墅东侧,有座圆顶墓茔,墓碑上书“宋参知政事陈忠肃公墓”,两侧题联:“丹衷昭天地,节义壮山河”。墓后竹林青翠葱郁,随风作响,...
《三事忠告》是元代政治家、文学家张养浩所著的《牧民忠告》《风宪忠告》和《庙堂忠告》的总称,是中国古代官箴书的代表。“牧民”在此指的是治理人民;“风宪”意为法律风纪;“庙堂”是古代帝王祭祀、议事的场所,用于代指朝廷。《三事忠告》也就是对地方官员、监察官员和中央官员由衷的劝告。 ...
《论语》中多次提到“朋”“友”,再加上还有一些内容也可以作为交友的参考或者借鉴,这样,书中涉及交友的文字就更多了,这些文字论及交友的原则、分寸、目的。在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看来,交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: 一是忠信。曾子提出“日三省乎吾身”,其中包括了“为人谋而不忠乎,与朋友交而不信...
国有威仪,家有家风,自古亦然。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,都说盛世清明,国家的影响日益强大,领导者的威望不断攀升,国力也在世界的排名中靠前。所谓大国威仪,盛世风华,清明气象,为众所热议,并非是自我的标榜和陶醉。那么,在这政通人和、清明盛世的新时代,谈论大国家风,从家风看国事,从家庭风气说到世道人心,很有现实意义。家国意识,民心向背,风范礼仪...
●甜瓜生在苦蒂上,辉煌多在苦难中。热衷于乐,乐很快就会被享尽;不怕吃苦,则既能体验到苦中之乐,又能使苦转化为尽可能多的乐。 吃苦励志,苦生芳华,苦尽甘来。世间事往往如此,甘苦、长短、兴衰之间总是充满辩证法。 明代刘基《苦斋记》一文,深刻阐明了“苦之为乐”和“苦生于乐”的道理,值得一读。“苦斋者,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。...
在扬州老城区弯弯绕绕的小街小巷内,散布着七处朱自清故居,除了安乐巷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三合院,还有几处朱家曾居住过的房子。如今慕名前来拜访朱自清故居的游客络绎不绝,扬州人提到朱自清还是会面带微笑地尊称一声“先生”,也不枉先生在散文中自称“我是扬州人”,更不枉朱家人“生于斯,死于斯,歌哭于斯”。 ...
敬小慎微出自刘安的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动不失时,百射重戒,祸乃不滋。”形容做事从一开始就非常审慎小心,对细小的事物也不马虎,告诉人们要注重小事小节。 “小者大之渐,微者著之萌。”细行、微末虽小,却能小处见大,小事小节上亦可知其品德品行。从《尚书》中的...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,载籍丰富,蕴蓄着无尽的宝藏。《汉语成语词典》中,有个“木人石心”的成语,形容一个人意志坚定,不为外物所动心。这个成语源自西晋时期的一个故事,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江南名士夏统。据《晋书·夏统传》记载,夏统幼年丧父,家里贫穷,侍奉母亲,以孝著称,与兄弟关系也很和睦。他经常早出晚归拾柴捡谷,寻求食物,...
“笃信好学,守死善道”是孔子在《论语》中对君子的要求之一,即君子应有坚定的信念、喜欢学习,一生坚守正道至死方休。《论语》容易背诵,但要在生活中践行书中的道理却不容易。明朝贤臣薛瑄,其在官场与学界的事迹,使同时代的人与后人纷纷以“笃信好学,守死善道”来称颂,他学行一致,求实致...